新專業 新未來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Program for Functional Agronomy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有扎實的生物科學基礎知識和功能農業的基本理論知識、熟練掌握生物營養強化技術的方法和技能、熟悉國內外功能農業學科發展前沿和應用前景、具有較強的調查研究與決策、應用現代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獲取知識并創新的能力,能夠從事與功能農業相關的科學研究與教學、技術推廣與開發、生產經營與管理等高級技術研發工作的拔尖創新型、復合應用型人才。
二、畢業要求
通過專業學習,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個方面的知識、能力和素質:
1.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知識素養;
2.具有扎實的數學、化學、計算機科學等基本專業知識;
3.具有可持續發展意識,了解功能農業發展趨勢景、國家科技政策、知識產權等;
4. 掌握植物學、遺傳學、栽培學、育種學、農業生態學、生物技術等方面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實驗技能;
5.掌握有關生物技術生產功能農產品的生產技術等方面的能力;
6.掌握現代生物技術、農業信息技術及生產、經營、管理、育種、病蟲害防治等方面的方法與技術;
7.掌握科技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備一定的實驗設計、歸納、整理、實驗結果分析、撰寫論文并參與學術交流的能力。
三、主干學科與主要課程
主干學科:作物學。
主要課程:植物學、植物生理學、生物化學、生物統計學、遺傳學、作物栽培學、作物育種學、農業生態學、農業氣象學、功能農業概論、生物營養強化技術、功能農產品生產標準等。
四、學制與學位
學 制:四年
授予學位:農學學士
五、主要集中性實踐教學環節
主要集中性實踐教學環節:植物學實驗、植物生理學實驗、農業氣象學實驗、土壤肥料學實驗、生物統計學實驗、遺傳學實驗、植物病理學實驗、農業昆蟲學實驗、作物栽培學實驗、作物育種學實驗、生物營養強化技術實驗、社會實踐、科研訓練、教學實習、生產實習、創業實踐、畢業論文(畢業設計)等。
六、學分要求與課程結構
本專業總學分159.8學分,其中課程學分135.8學分,實踐教學環節24學分。
課程性質 |
課程類型 |
學分 |
課內學時 |
|||
總數 |
理論 |
實驗 |
||||
必修 |
通識必修課 |
34 |
710 |
542 |
168 |
|
學科基礎課 |
19.6 |
375 |
256 |
119 |
||
專業基礎課 |
33.2 |
624 |
424 |
200 |
||
專業必修課 |
15 |
272 |
208 |
64 |
||
選修 |
通識選修課 |
10 |
160 |
160 |
||
專業選修課 |
24 |
384 |
324 |
60 |
||
課程總學分/總學時 |
135.8 |
2525 |
1914 |
611 |
||
實踐教學環節 |
24 |
|||||
總學分 |
159.8 |
|||||
學分比例 |
選修課學分占總學分的24.4%;實驗實踐教學環節占總學分的30.8%。 |
|||||